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大众彩票224com > 新闻动态 >

斯诺来了

发布日期:2025-05-22 15:11    点击次数:169

红大生活

红大课程

毛泽东亲自讲授战略,讲义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对红军在十年内战中的经验教训作了全面总结,系统地阐述了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的课自然是最受学员欢迎的。

不愧是教员出身。

此外,校长林彪讲授战役学,李德讲授战术学,张闻天讲授中国革命,周恩来讲授时事,王稼祥、博古讲授哲学,凯丰、吴亮平讲授政治经济学,徐特立讲授新文化。

学生讲义

讲义是用国民党传单的纸背面印成的,虽然模糊不清,但学员们依旧视若珍宝。

晚上自修时,学员们按房间聚拢,坐在石桌周围,就着昏暗的小油灯,研读讲义,讨论问题。为了节约蜡烛,有时干脆连灯也不点,摸黑交流体会。

课余生活

朱德、刘伯承回到保安后,也常到红大来。朱德除了上军事课,最爱与学员打篮球。他总是加入到输球的一方。无论输赢,朱德总是乐呵呵的。

刘伯承更愿意跟学员下围棋。他的四川话特幽默,常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可他自己却不动声色。

学员餐补

事实上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工作是异常繁忙的:部署西征、迎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研究处理张国焘的问题、布置统一战线。但即使再忙,毛泽东也会关心红军大学。

毛泽东为红大学员的菜费和津贴费,写信给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任博古,要求拨给每人每天五分钱菜金、每月一元钱津贴。

另外,毛泽东要财政部拨款给红军大学,保证红大学员除了小米饭、干豆角、腌莱外,每周还能吃到一头猪、或者一只羊。

这是很高的伙食标准了。

毛泽东还请周恩来委托钱之光代为买纸,请刘鼎从南京、北京等地书店选购军事图书。

前线红军各部队也纷纷向红大提供资金、骡马、慰劳品和各种物质。

校长林彪

林彪在红大校长任上是尽心尽力工作的。

林彪一边学习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理论,一面给学员们上战役课。

林彪提出了实际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方针。他还提出文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工具。

办学中遇到困难,林彪总是及时向毛泽东请示,并请求前线红军部队协助解决。

林彪常到毛泽东那里去。

大众哲学

有一天,林彪从毛泽东那里回来,对大家说毛主席有一本《大众哲学》,很好,我们都应该读一读。

于是,莫文骅跟毛泽东借回了这本书,立即刻蜡版油印,发给学员们。

红大校歌

林彪请人为红军大学写了校歌。歌词据说是由参加过长征的红色教授成仿吾写的。后来那首更为人们熟悉的《抗大校歌》,则是出自凯丰的手笔了。大家请区分之。

斯诺来了

1936年7月间,美国记者斯诺到达保安,他是进入陕甘苏区的第一位西方记者。

毛泽东自然是斯诺要采访的首要人物。

毛泽东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接待斯诺,同他谈了中日战争的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红军的斗争历史,以及自己的奋斗经历。

斯诺将后一部分写入了自己的名著《西行漫记》时,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斯诺眼里的毛泽东和林彪

林彪也是斯诺感兴趣的红军人物。斯诺特意来到红军大学采访林彪,了解了林彪的个人经历,并在《西行漫记》中记下了对林彪的印象。

斯诺是敏感的。他注意到了毛泽东与林彪的特殊关系。

有一次,斯诺到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瞬间,林彪像一个小学生似的涨红了脸,讲了几句很得体的话,请几位女同志代替他们俩唱首歌,逃脱了点名表演。

还有一次,斯诺去访问林彪,毛泽东也在场。

小小的窑洞里非常热。斯诺看到,毛泽东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偶然只有林彪插口问他一些日期和人名,而毛泽东都是一概知道的。

这种随意和不拘小节,无疑表明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林彪请吃面

林彪请斯诺吃了一顿面条,然后提出要求,请斯诺为红大的学员们讲一讲“英美对华政策”。

面都吃了,虽然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但盛情难却,斯诺只好勉强从命。

斯诺来到红大的时候,正是学校的文娱活动时间。有的学员在两个球场上打篮球;有的在保安城外一条黄河支流旁边草地上的一个网球场上打网球;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写东西,读新到的书报,或者在他们简单的俱乐部中学习。

讲演开始后,斯诺扼要地介绍了一下英美的态度。但在回答问题时,面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斯诺发现,请他吃的面条远远抵偿不了他遇到的难堪。

斯诺感叹说:向我提出的问题,即使由英国著名小说家H.G.威尔斯先生来回答,也要自叹智穷才竭。

这场答辩从上午十点钟开始,直到下午很晚的时候,才暂告结束。

这是斯诺吃的最贵的一碗面!

林彪的指挥艺术

1936年11月,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两所随营学校并入了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称为红军大学第二校。

为了妥善安置二、四方面军的学员,林彪致电三科校长周昆、政委袁国平:

四方面军红校千人已遵军委开曲子,由你们接收。除应立即准备房子与粮食外,并应立即在三科全体人员中作极普遍的政治动员,准备最热烈的欢迎他们,对他们要有正确的态度。

1936年12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任命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

第一期毕业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军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

毛泽东来到学校,代表中央给大家送行。

毛泽东着重讲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鼓励大家好好工作。毛泽东说,毕业的学员一部分上前线,一部分留在后方,还有一些留校筹建抗日军政大学。

林彪也与王平等毕业学员谈了话。林彪还专门与即将走上红一师师长岗位的杨成武做了长谈,话题就是:怎么当师长。

怎么当师长

一要勤快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

三要调查研究

四要有个活地图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六要及时下决心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九要重视政治,师长亲自做政治工作。

林彪讲的都是自己当军事主官的经验,他说: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

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检查的情况就要严格检查。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

对于敌情、地形、部队情况和社会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熟读地图

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

读的方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的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块地段的地形特点,从初读到细读,逐块逐块的读。

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标画出来,边读边画。

等到地图差不多快画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

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要亲自组织有关指挥员和参谋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景,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哇,这活脱脱就是《大决战·辽沈战役》里的林彪啊!他用手指在墙上还没挂完的地图上盲指山海关的那一个细节,令人过目不忘。以及打锦州时,林彪带领纵队司令员们观察地形的那一段,也很精彩。

红大二期风波

抗大成立

1937年1月20日,红军大学第一校、第二校随党中央由保安县迁往了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这也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革命熔炉,抗大。

抗大仍然由林彪任校长兼政委,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同时,举行第二期开学典礼。陈赓、杨得志、李志民等进入第二期学习。

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军、师级指挥员也进入了红大一、二科学习。

许世友事件

抗大第二期在校期间,发生了一次事件。

1937年3月间,中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随后,抗大提出了:懋功会师后南下正确还是北上正确、西路军为什么遭到严重失败等问题,要学员们讨论。

张国焘统治红四方面军达六年之久,在四方面军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学员对中央决定开展批评张国焘的斗争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对有的人把张国焘的错误与红四方面军不加区别的做法感到不满。

林彪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

矛盾迅速激化,以红四方面军4军军长许世友为核心,十几名高级指挥员准备领着红四方面军的近500名学员脱离红大,另谋出路。

计划被政治保卫局得知后,立即拘禁了许世友、王建安等人。

林彪急忙向毛泽东、朱德请示。

林彪还找了张国焘,请他出面平息事态。张国焘得意还来不及,哪里肯出面呢。

最后,毛泽东从大局着眼,力排众议,决定对许世友们以说服教育为主,实行宽大处理。

毛泽东亲自找许世友谈了话。许世友表示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从这一天开始,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政治生命。”

许世友言行一致,终其一生,成为了毛泽东坚定忠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

其余的人则交由抗大第四大队政委董必武处理。董必武找每个人都谈了话,将大部分释放,继续回校学习,少数情节严重的被处以三个月禁闭。

二期毕业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爆发。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为此,军委决定,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6月间,中央在讨论改编后的八路军师一级指挥员安排时,就把林彪列入了师长人选。

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改编命令,林彪被正式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

林彪出生于1907年12月,担任一一五师师长时离30岁还差着一个季度呢。

后生可畏啊!